陈庆章:我的大学学习生活二三事
双休日,也没有做什么事情,却感觉疲劳得很。想提提精神,就打开电视,电视里也没有什么令人兴奋的内容;翻翻书,也是难有耐心多读几页;翻看手机,实在太累眼睛;……。正茫然做什么能够刺激自己的精神时,突然想到大学同学,又想到大学的学习生活片段,竟然让自己一下子振作起来,速打开电脑,写下这大学学习生活二三事。呵呵,原来大学学习生活竟有这提神的魔力,值得珍惜和回忆的大学生活啊。
〇、背景
1977年,国家宣布,恢复高考,那时,我们的国家已经十年没有举行高考了。十年积累下来的学生,一下子涌进考场。那年的高考不是在夏天,而是在冬天举行,当时有570多万人参加了考试,最后录取不到30万人。
我们班的同学,有的入校时已经接近四十岁了,我那时在班里还算年轻一点的,也24岁了。
在寒冷的冬天,我们踏进了大学校园。那时可以说,百分百的同学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:珍惜时间,勤奋读书,掌握建设祖国的本领!
一、该做多少习题?
回忆大学课程,高等数学是我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,毕竟也是第一学期就开设的课程,让我们非常痴迷。教材使用的是樊映川编写的《高等数学讲义》,有上下两册和一本习题集。注:现在大学教材很少使用“讲义”一词,反而让我感觉很不舒服。《高等数学讲义》还是正规印刷的教材,而我们读大学期间使用的教科书,至少有五分之二的是油印的讲义,真正“刻钢板”手工印刷的讲义,充满墨香味。当然也充满的教师编写教材的心血。
樊映川的高等数学习题集大约有1800多道题,老师在授课后一般会布置对应章节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,例如老师会说,今天做单号的习题,那就是二分之一习题量了。而我们做学生的,从来没有把老师布置的习题数量当做一回事情,就是硬生生的把每章后面的习题全部都做了,这给教师批改习题也增加了负荷,好在老师们都是特别敬业,喜欢我们这增加习题的做法,耐心地把我们的习题都一一批改了。
我那时特别有心,就买了最好的作业本,把1800多道题,逐一详细地给出解题步骤,有时一道题都需要写好几页。目的有两个,一个是将来自己复习时,知道自己当时的解题思路是怎么样的;二是也幻想,是否有朝一日可以出版一本我作为学生角色思考和解答的《高等数学习题解---从在校学生的视角》。当然,这份习题解答我至今还保存着,只是没有信心拿去出版,就珍藏吧。
即使解答了樊映川那习题集上的全部习题,还是不解渴的。我们都到图书馆找那本原苏联数学家吉米多维奇编写的著名的《数学分析习题集》,从那本书上找一些题目来做。现在看来,那本书上的习题很多是偏题怪题,我们常常拿这些难题让老师给答疑,弄得老师也是不堪负重。
大学读书,的确不能局限于教师、局限于教材,要尽量开阔视野,多做题、做难题,这样才能锤炼出更好、更高、更扎实的真本领。
记得后来的《电路分析基础》、《离散数学》、《模拟电子电路》等课程,我们做的习题数量都是远远超出教材要求,远远超出教材内容范畴。
如果将来有精力,真想把当学生时的梦想,出版一本高等数学习题解答(从在校学生的视角),变成现实。
二、去看电影吗
读大学时,还没有双休日。每周就是星期天休息。星期六晚上就是一个放松的时间了。学校会每周六晚上都放映一部电影。看电影很享受的,是露天电影场,荧幕的前后都可以坐观众。电影也非常吸引我们,很多都是文革期间不能放的电影,逐步开始得到放映的。记得看《奥赛罗》那部电影,我都伤心了一周;而看越剧《红楼梦》电影,竟然让我难过一个月。
星期六晚上是去看电影,还是去自习,这是一个很有挑战的难题。心里想法,就是想看电影嘛。但细想,看了电影,还要被电影剧情所缠绕而思考很多,确实也影响学习,于是,这星期六晚上是否去看电影就成了不是问题的问题。
我们寝室对于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约定俗成的方案。大体情节是:A吃好晚饭后,就告知同寝室的同学,今天晚上的电影是如何如何地好看,请大家一定要去看。当然,他会费尽口舌说服大家去看。可能B、C等同学就答应一起去看了。而当寝室内有一个同学说,他要去自习,在无论你怎样劝说他,他也坚持去自习情况下,于是,奇迹就发生了:寝室里的所有同学都放弃了去看电影,而去自习了。
其实同学们的心理活动很简单,就是珍惜时间,就是大家一起努力,就是谁也不愿意在学习上落后,谁也不愿意在学习上花费的时间比别人少,这就形成了学习上争分夺秒、你追我赶、力争上游的氛围。
的确,我在大学期间没有看多少电影,能够记住的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两部了。也建议现在大学生,少看电影电视,多看各种教科书。
三、考试该不该帮助同学
我们班级的互帮互学是很好的。星期天是难得的休息日,我们班自己安排的一个固定的活动,就是星期天上午是学习经验分享时间。这天上午,一般邀请若干位同学,把本周学习某课程的最得意成就讲给大家听听。可能是一个难题的解法,也可能是一本好书的分享,还可能是一个实验上的突破,等等。这可是我们同学自己安排的,完全没有任何教师建议。最初的想法应该是某课代表提出的,后来就变成制度一直执行着。所以,别的班级是每周学习六天,而我们班级其实是每周学习六天半。
帮助在平时,而在考试时间,就没有那么互助了。那时好像很少有开卷考试,都是闭卷。考试时,也没有分隔座位,还是与上课一样,同学一个个紧挨着坐在那里考试。
眼睛向左右瞟一下,是否可以看到别人的答案呢?回答是:不可能。每次考试,一方面是大家都忙着做题,那里想到去瞟同学的试卷一眼呢!更何况心里也在犯嘀咕,说不定同桌同学的答案还没有我的准确呢。事实上,也有很多同学都是把自己的试卷捂得紧紧的,同桌也没有空间可以偷看别人答案的。
老师监考,真的很轻松。从来都是一个任课教师在监考,他试卷发下去后就可以放心地站那里遐想了,根本不会有学生让他操心。
顺便想到,那时教师上课,从来没有其他教师到课堂督查式的“听课”,只有个别课程是有助教的,助教在旁听。教风的确也是非常好的,真的教不好,我们也会毫不客气的向学校教务处提出更换教师的。真的做过一次,也是唯一的一次,我们要求更换政治经济学的教师,认为他讲课太差了。注:说得跑题了,本来是说考试要不要帮助同学的。思绪太多,请理解。
四、最喜欢去哪里
大学校园很美丽,我们校园有3000多亩地,有古迹,还有漂亮的一个湖。学校是按照前苏联某高校的风格建造的,完全对称式的教学楼,厚厚的墙,环绕的学生宿舍,等等。
课余时,我们最喜欢去哪里呢?教室、图书馆、树荫下、草坪里、寝室中?我们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实验室!如果能够有机会泡在实验室里,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光,也是时间过得最快的时光。我们深深感到,在实验室里泡着,是学到真本领的重要途径,比看书要更带劲。
所以,一旦某天某个时段没有课程,大家就蜂拥而至到实验室去,去晚了就没有空间或机位了。实验室里,就是人头簇拥的地方,是人气最旺的地方。当然,次之就是图书馆了。
实验室空间有限,我们也常把寝室当作实验室。记得学习《低频电子线路》课程时,需要做OTL放大器实验,我们就使用覆铜板做线路板,自己买一些电阻电容三极管搭个电路,然后找来一个8欧姆的喇叭,就试着看电路效果了,记得那个偏置电阻很容易被烧掉,我们做了很多次实验,终于解决。
看看现在的大学,我也想不通,作为院领导的我也管理不好,为什么我们实验室常年紧闭呢?为什么实验室是最没有人气的地方呢?有时打开某实验室的门,一股霉气就扑来;有时询问某实验员或某教师,这个实验设备如何用,做什么实验,回答我的都是“不知道”。很多设备远比我们读书时先进,但使用率极低、极低、极低、极低、极低。
期盼我们的学生,多往实验室里跑;期盼我们的教师,也沉浸在实验室里;期盼我们的实验员,也应该成为实验的高手。实验室,是真正掌握本领的好地方。
既然是“二三事”,不要超过“三”,我一口气写了四个小事情了。大学生活,非常值得珍惜,珍藏。今天,就是想到这大学学习生活了,才让今天这星期六,精神能够兴奋起来。
写于浙江衢州本文作者:陈庆章,浙江工业大学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本文经陈庆章教授授权发布,未经允许,禁止转载。
——END——
往期精彩推荐: